红黑联盟

网页木马,木马程序,渗透测试,信息泄露,网络嗅探

菏泽春节期间都有什么娱乐节目(菏泽电视台春节联欢)

本文导读目录:

请问春节期间有哪些好看的节目吗?比如晚会、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以及电视栏目的春节特别节目等

1.大年初一晚 东方卫视明星迎新春演唱!

2.中央太加强频道日播和周播专题节目的特别制作,策划符合栏目定位又烘托节日气氛的系列节目,在保持以往观众的收视惯性基础上,通过特别节目、特别制作、特别理念来赢得更多的观众群。《过年》五天直播各地年俗活动、《一年又一年》、《小崔春节大联欢》、《人物新周刊·最佳集合》、《共同关注·温暖到你家》、《法治在线·非常大调解》、《兵林奇谈》、《精彩本周》等节目将精彩呈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春节文艺大联播中央台首次采用了与地方台联合办节目的方式,与上海、天津、辽宁、陕西、山东、内蒙、河南、河北、安徽、浙江、湖南、重庆、广州等十三家电台联合制作了丰富多彩的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节目,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中央台第一套中午12点30分每天首播一期,每期四个小时,晚间20点30分还安排了重播。

大年初一,中央台制作的《祝福千万家》和天津台制作的《万里春光春正早,一路欢声伴我行》两台节目闪亮登场。

大年初二,播出的是河南台的《盛世唱中原》和河北台的《魅力河北——春暖燕赵》。这两台节目的共同特点是浓墨重彩、欢乐喜庆、文化底蕴深厚,以传统节目见长。

大年初三,上海台的《相聚在申城,欢笑溢浦江》和安徽台的《印象——魅力安徽》隆重推出。

大年初四,湖南台、广东台的节目将与听众见面。活泼、时尚、轻松、欢快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大年初五,是陕西台的《和谐三秦闹新春》和山东台的《欢乐中国,放歌山东》。

大年初六,安排的是浙江台的《春暖花开江南好》和重庆台的《欢喜巴渝》。这两台节目犹如麻辣烫的四川火锅和鲜香甜软的杭帮菜,为听众烹饪了两道风味各异的文化大餐。

大年初七登台的是辽宁台和内蒙台的节目。内蒙台的《唱响和谐之歌》由内蒙古著名二人台演员武利平担任主持,其中,著名的内蒙无伴奏合唱、近乎于人类奇迹的“呼麦”演唱等犹为精彩,不容错过。

每天9:30——12:30播出的《浓浓故乡情》,围绕故乡年俗、故乡亲人、故乡美食美景等与听众真诚互动,同时为听众送上歌唱家乡、歌唱亲情的歌曲、乐曲、相声、戏曲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花好月圆贺新春》节目将以民族音乐为主体,集中播出欢快、喜庆的经典民乐,满足民族音乐爱好者的欣赏要求。

在文艺大联播中还安排了春节特别节目《和谐中国年》以及最新录制的《2007新春相声晚会》、《2007新春戏曲晚会》等新节目。

春节文艺大联播的重头戏是除夕联欢晚会。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和谐中国年》将创纪录地达到十五个小时,从上午10:00开始直到大年初一凌晨1:00,一套、二套、四套并机直播,成为我台和全国广播界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直播互动综艺晚会。

山东省各个地区有什么大型活动和当地习俗.

山东各地的文化及经济节庆会展

节庆会展活动名称 日期

烟台毓璜顶庙会 2月16日至22日

青岛海云庵糖球节 2月28日至3月3日

济宁梁山国际水浒文化节 4月

泰安东岳会庙会 4月1日至3日

泰安肥城桃花节 4月5日至15日

淄博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 4月16日至22日

烟台昆仑山踏春节 4月16日至28日

烟台龙口国际徐福文化节 4月18日至20日

烟台莱阳梨花节 4月20日

青岛国际马拉松比赛 4月20日

青岛樱花节 4月中下旬

潍坊国际风筝会 4月20日至25日

潍坊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4月20日至27日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4月22日至28日

日照「五莲之春」杜鹃花节 4月24日至5月6日

烟台牟氏庄园民俗游 4月28日至5月8日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 4月30日至5月8日

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 4月30日至5月8日

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 5月1日至10日

烟台五彩缤纷美食节 5月4日至8日

烟台长岛「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节 5月5日至7日

烟台莱州月季花节 5月25日

济南国际艺术歌会 5月至10月 每月一场

济南明湖荷花节 6月30日至8月20日

青岛海洋节 7月12日至20日

莱芜房干生态旅游节 7月至8月

青岛金沙滩文化旅游节 8月3日至11日

济宁微山湖荷花节 8月10日

青岛国际啤酒节 8月17日至9月1日

烟台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 8月20日至25日

青岛大泽山葡萄节 9月1日至3日

泰山国际登山节 9月6日至10日

青岛时装周 9月6日至10日

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节 9月7日至10日

德州乐陵金丝小枣节 9月中旬

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9月26日至10月10日

枣庄石榴节 9月末

日照刘家湾赶海节 10月1日至5日

潍坊昌乐国际宝石节 10月2日至6日

威海国际钓鱼节 10月8日至15日

枣庄抱犊崮红叶节 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

青岛酒吧文化节 12月7日至30日

济南千佛山庙会 农历九月九日

蒙山长寿旅游节 农历九月九日

山东当地习俗主要有: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旧历年”、“阴历年”。年节早见于《尚书·舜典》,到汉代民间习俗就已相当繁多,至今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职人员放假3天,民间欢庆持续半月。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2、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元宵是节日食品而得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观赏灯火,所以又称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合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为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民间一般习惯称作正月十五,或称过十五。曲阜、邹城、泗水一些地方称正月十五为“过小年”、“小年”。十五是继春节之后的一个比较重大的传统节日,至今城乡仍然普遍庆祝。

元宵节这天,一些地区庙会十分热闹。费县玉皇庙会在元宵节这天举行“送驾”仪式。送驾队伍由八杆彩旗前导,继而是锣鼓队,高跷、旱船、狮子舞等尾随其后。进了庙宇,焚香献供,载歌载舞。最后将立春时做的“春公鸡”纷纷撒下,兴尽而归。曲阜、邹城、泗水交界处的尼山,是孔子诞生地,正月十五有夫子洞庙会,会期三天,会场设在尼山孔庙门前,参加者多为年轻妇女与儿童,会中有卖玩具、小吃的摊贩,有唱戏等文艺活动,赶会的人常多达数万人。滕州的元宵节“打花”更是令人倾倒。人们用铁锨端着铁水,向树林中扬撒,火树银花,飞珠溅玉,令人拍手叫绝。

3、青龙节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山东其他地区多称为二月二,梁山称龙头节。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节,中唐时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在川陕之地流行,时称“挑菜节”、“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联系惊蛰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山东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见。

现在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现在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二月二日的节日风俗,许多都与龙抬头有关。郓城等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来,这就叫作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龙起蛰。滕州等地这天蒸馍馍,名为“蒸龙蛋”;吃面条,名为“龙须面”。有的地方吃饼,名为“龙鳞饼”;吃菜团子,名为“龙蛋”。但也有的地方这天不吃面条、不喝小米饭,因为面条叫龙须,小米叫龙籽,吃了怕影响龙的健康。旧时多在龙抬头这天理发,小孩子这天入学谓占鳌头,以图吉利。海阳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有些地方还有耍龙灯等娱乐活动,以应节序。 

4、寒食、清明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5、端午节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山东农村多不知屈原是何许人,他们却说过端午是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曲阜孔庙称端午节为家节,节日不拜庙,只祭祠堂和慕恩堂,由衍圣公夫人主持祭拜。各府本家亲朋皆互送粽子为节礼。

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鄄城民谣说:“端午不插艾,死了变个老鳖盖。”除了插艾外,泰安和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德州还加挂纸葫芦。据说,桃枝和葫芦可以避邪。诸城一带,除了插艾以外,还用一束艾抽打屋内旯旮,边打边说:“今日端午节,蝎子你听着,只许墙上爬,不许把人蛰。”长岛县大钦、小钦、南隍城、北隍城诸岛渔村是保留端午节古俗最多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农历五月初一日人们即在大门上插艾、插桃枝,并在大门坎上贴一双剪纸黄牛,有的在牛身上贴“天下太平”四字,有的在牛身上写字:“我是天上老黄牛,到人间不吃草,专吃五鬼和忧愁。”至五月五日,家家再次在大门上插艾、插桃枝、挂纸制或布制的桃或孙悟空,下缀蒜、黑豆和五色布条,于大门门板上贴剪纸桃、虎、鸡、葫芦,门框上贴宝剑。同时在所有门窗上插艾与桃枝,贴葫芦、鸡、虎、蟾、桃、五毒(剪刀剪蝎子)等剪纸。插挂的艾棵,必于节前一日黄昏后黑暗中至山野拔取,俗名“摸艾子”。五月五日日出之前往山野“抹露水”,取艾与“五样树头”,蓄以为药。捉疥蛤蟆一只,将墨一锭塞其腹中,干后用以研墨涂疮疖,俗传有疗效。小孩带“五毒兜”,手脚拴“禄寿线”(五色线),两肩系山桃或荷包(有桃、鸡、人等)垂于背后。

6、夏至 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7、乞巧节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这个传说虽在《诗经》中就已肇其端,但当时并无七夕渡河的记载,到汉代《淮南子》中始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之说,《风俗通》亦记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从东汉崔C85C的《四民月令》和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来看,七夕作为节日当始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故又称为巧节、乞巧节、女儿节等。唐五代时,北方民间多以七月六日为夕,宋太宗曾颁布诏令恢复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过节的。胶东的招远、莱州、长岛等部分地区,多以七月六日为七夕,有“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之谚。

从前山东各地都以七夕为节,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单县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动十分热闹,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各种瓜果和化妆品,一起祭拜七姐姐,边拜边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穿上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漂针乞巧,用一碗水在太阳底下晒一中午,然后将针或谷物的芽放进碗里,让它飘浮水面,看水底的针影,成各种花纹者为得巧,如针影粗直、细微则是拙的征兆。曲阜地方于七夕做巧果与巧灯。巧果与巧灯都有各种各样造型,巧灯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灯。孔府把巧果和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仪路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园各路、各景点,都摆设巧果与巧灯,各庭院和花山顶上,摆以巧果为主的点心和茶水。入夜,府中人坐庭院中仰望牛郎织女会面。胶东地区在乞巧之前有请七姐姐的活动,姑娘们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头,不说话,回家后扎一佛龛,或在土台上搭一小棚,内供织女图。入夜后,姑娘们再手持秫秸围井台转一圈,请七姐姐位归佛龛,然后坐在织女像前,对拍巴掌向织女乞巧。边拍边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8、中元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8、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亦称八月半、仲秋节。一般家庭都希望在这个节日里人月同圆,住娘家的妇女必须回婆家过节,所以又称团圆节。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对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为“月夕”。中秋赏月兴起于唐代,此前的史书不见记载,至宋代始称为中秋节,以玩月宴饮为盛事。明清时期节日风俗内容大增,至今中秋节仍是人们普遍欢度的重大节日。赠送礼品以月饼为主。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最有中秋表征的节物,一入八月市面上即应时出售,品种繁多。

旧时,仲秋之夜拜月、赏月的习俗十分流行。月亮升起时,人们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挂上月光儿,月光上印制的是一个类似嫦娥奔月的人物,称作太阳星君,下面还有一小兔;然后摆上供品,供品有月饼、西瓜及其他一些水果,还要特别供上一捆青豆,是喂兔儿爷的。兔儿爷是身穿甲胄,兔面人身的泥塑,大小不等,有的骑虎,有的站立,中秋节儿童多买作玩具。布置完后,烧香礼拜。因为月属阴,所以拜月的多是妇女,向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老太太一边磕头一边祷告:“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的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姑娘们则各自设月光儿拜月。微山湖区的拜月活动称为“圆月”。太阳刚刚落山,同胞兄弟无论远近都必须到父母家中团聚,共同等待月亮升起,焚香拜月,分吃月饼。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桌上亦必为之置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以船为家者,拜月饮酒之前,要先在“将军柱”前摆一碗酒祭祀船民信仰的“伙计神”,俗称“敬伙计”。八月十五这天,湖区以村或船帮为单位,还要举行隆重的祭湖仪式,祭祀的对象是湖神(俗称大王、湖大王、将军)等。祭品为鲜鱼、活鸡、整猪、整羊,猪要黑色,羊要白色,不许有杂毛,俗称为“乌猪白羊”,鞭炮以头数多为佳。祭时,将供品摆满船头,鞭炮加彩绸挂在大船桅杆上。点燃纸箔、鞭炮后,众人长幼为序,向船跪拜,磕头祷告,求大王、赶鱼将军保佑丰收。祭毕,人们在大船舱内分食供品。潍县的拜月是大人小孩分别进行,大人们在院里,孩子们在大门前,他们有的在小板凳上放个“月儿”饼,有的手托“月鼓”饼,臂绕圆圈,谓之“圆月”,边绕边唱道:“圆月了,圆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另一个儿童则手持一棵点燃的艾蒿,谓之蒿子灯,手臂绕动,一圈圈流星与圆月者相应和,玩过一会,再回家分吃月饼。拜月之后,全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有的还备有酒菜,许多地方也谓之“圆月”或“玩月”。

9、重阳节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魏文帝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重阳,又称重九、九日。重阳之称早见于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日已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

传说汝南桓景跟随道士贾长房游学,贾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灾难,宜速回去,令家人各以囊系臂,登高饮菊酒,祸乃可消。桓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见《续齐谐记》),后因袭成俗,登高成为节日主要内容,遂有“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等佳话流传。唐代登高、赏菊的习俗相当盛行,还以十日为小重阳,宋代以后则每况愈下,登高之类活动只在少数文人雅士中流行。

9、冬至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所以又称这天为“长至”。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冬至馄饨夏至面”,山东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这天要吃馄饨或者水饺。有的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饺儿”谐音“胶耳”。临沂、邹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邹城蒸饽饽,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冬至以后阳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以象征团圆。饽饽和蒸窝头是团圆子的演变。

10、腊八节 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以后,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山东各地腊八日吃腊八粥极为普遍。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11、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12、年除日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家堂(卷轴图画)、字画要贴在堂屋正中。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大门上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进门迎壁墙上要贴“抬头见喜”、“万象更新”之类的年关吉利的单联,正房门上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祝寿的对联。店铺要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寓意招财进宝的对联,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要贴“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灶君堂两边要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祈求保佑的对联。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圈贴“六畜兴旺”,牲口槽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还要贴“福”字(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鲁西、长岛和蓬莱沿海农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贴红对联,改用绿色对联。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为一字,贴于船头,五桅风船的桅杆上分别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日行千里”、“三将军随后听令”、“四将军一路平安”、“五将军马到成功”。长岛县渔民除日早晨为渔船挂大吊子(长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挂灯笼,设祭桌,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纸,祭海龙王。山东各地都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故事如《唐僧取经》等,有历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汉相争》等,有戏曲故事如《回荆州》、《白蛇传》等,还有山水画等。年画的形式有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诸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胶东、滨州、茌平等地几乎家家贴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其内容因时而异。

春节期间各地都有哪些娱乐项目?

有些地方会有庙会,庙会里面也有各种小游戏,可以套圈还可以打气球得娃娃,一些地方还会有舞狮的节目,也是特别的精彩,非常有节日的氛围,会让大家觉得新年到了。

春节有什么好节目。

春节期间的一些民俗及传统习惯:

一、扫尘

“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四、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五、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六、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七、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春节有什么节目?

春节期间的一些民俗及传统习惯:

一、扫尘

“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四、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五、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六、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七、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未来星之春2015菏泽电视台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毅德城场地

当时很热闹我就是当中的一位表演者那里的舞蹈跳得很好歌也很好当时那辉煌一片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有哪些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有哪些

我来答

曲水流觞707

LV.1 2020-01-24

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

总导演:杨东升

主持人:任鲁豫、尼格买提、佟丽娅、尹颂、张舒越

陈星、胡杏儿、刘中志、许鲁南(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

张泽群、马跃、庞晓戈、米娜(河南郑州分会场)

1.开场歌舞《春潮颂》

表演:宋丹丹、张国立、林永健、莫文蔚(中国香港)、罗志祥(中国台湾)、龙紫岚(中国澳门)及部分主要演员

2.【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河南郑州分会场拜年】

3.舞蹈《一带一路嘉年华》

表演:俄罗斯莫伊谢耶夫学院舞蹈团、喀麦隆阿蓓舞团、阿塞拜疆国立学院舞蹈团、印度《泰姬快车》舞蹈团、吉林市歌舞团

4.【新媒体互动(一)】

5.相声《生活趣谈》 表演:岳云鹏、孙越

6.歌舞《过年迪斯科》 表演:陈伟霆(中国香港)、张艺兴、董宝石

7.【新媒体互动(二)】

8.小品《婆婆妈妈》 表演:贾玲、张小斐、许君聪、卜钰、孙集斌

9.歌舞《春风十万里》 表演:张也、刘涛

10.小品《走过场》 表演:沈腾、马丽、黄才伦、陶亮、刘坤、魏玮

11.【公益广告(一)】

12.杂技《绽放》

表演: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2019我要上春晚》晋级选手)、广东省技巧队

13.【新媒体互动(三)】

14.小品《风雪饺子情》 表演:贾冰、秦岚、张若昀、沙溢、吴磊

15.分会场:粤港澳大湾区

(1)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表演:成龙(中国香港)

(2)歌曲《共同家园》

表演:刘嘉玲(中国香港)、陈坤、夏利奥(中国澳门)

16.魔术《层出不穷》

表演:甄泽权(中国香港)、吴磊、彭于晏(中国台湾)、彭昱畅

17.歌舞《你好2020》 表演:朱一龙、周冬雨、李沁、李现、马思纯

18.舞蹈《晨光曲》 领舞:朱洁静 表演:上海歌舞团

19.【新媒体互动(四)】

20.歌曲《带着地球去流浪》(电影《流浪地球》主题曲)

表演:刘欢、郑楚馨

21.小品《机场姐妹花》

表演:黄晓明、金靖、宋祖儿、王自健、孙芳雅、钟佳颖、代月明

22.【特别设计环节】

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代表、“时代楷模”代表、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代表、“最美人物”代表。

23.歌舞《我的祖国》

表演:郭兰英(90岁)、金婷婷、褚海辰、阿鲁阿卓、云朵

  • 评论列表:
  •  鸽吻绮筵
     发布于 2022-06-02 09:05:55  回复该评论
  •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和谐中国年》将创纪录地达到十五个小时,从上午10:00开始直到大年初一凌晨1:00,一套、二套、四套并机直播,成为我台和全国广播界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直播互动综艺晚会。山东省各个地区
  •  莣萳卮留
     发布于 2022-06-02 11:16:49  回复该评论
  • 来星之春2015菏泽电视台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毅德城场地7、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有哪些请问春节期间有哪些好看的节目吗?比如晚会、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以及电视栏目的春节特别节目等1.大年初一晚 东方卫视明星迎新春演唱!2.中央太加强频道日播和周
  •  拥嬉抹忆
     发布于 2022-06-02 05:12:25  回复该评论
  • 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
  •  掩吻独语
     发布于 2022-06-02 03:03:08  回复该评论
  • 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