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联盟

网页木马,木马程序,渗透测试,信息泄露,网络嗅探

娱乐类节目现状分析(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分析)

本文导读目录:

过度娱乐化现象的分析与思考800字作文

国内各大卫视的真人秀竞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7月22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要对一些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和调控,要坚决抵制这类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虽然没有特别具体的强制性措施,但如同以往一样,总局每一次管理政策的出台都会引起业界和观众的共同关注。新一轮的调控之下,真人秀节目到底怎么走?

综艺节目在拼什么

“有些节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触碰负能量的底线,‘有意思’但没意义,收视率虽高但缺少价值引领,有的甚至传播错误价值观或流于低俗,引起舆论批评。”虽然没有明确所指,但《通知》中的这段表述也明显并非无的之矢,让许多人感到颇有余味。

2012年,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点燃了真人秀节目的市场。在此之前,卫视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新闻节目和电视剧方面,但客观来看,这两方面的竞争实际上都是有平台先天决定的资源优劣之分的,而以真人秀为代表的综艺节目自然就成了一个新的切入口。《中国好声音》在当年创下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奇迹,让几乎所有卫视都成为“综艺立台”的拥趸者。

《中国好声音》带来的,还有整个社会对“模式节目”这一专业概念的认识:它既包含固有的、统一不变的元素,又包含每期节目中的特定元素,是一个可以在异地、多次“再实现”的配方。2013年,国内节目模式引进出现“井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大卫视列出了至少30多项节目模式引进计划,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窝蜂”式的引进节目带来的恶性竞争。

近年来,针对以真人秀为代表的综艺节目出现的乱象,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出台“限娱令”。虽然这些政策对当时的乱象发挥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促进了国内综艺节目制作水准的提升,但此次《通知》的出台显然说明,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过度依赖引进、同类节目撞车、抄袭、“靠明星博收视”……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恶性竞争的出现,反映出其背后商业逻辑强大的驱动力,同时也体现出电视台盈利方式单一为其造就的尴尬处境。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抵制电视真人秀传播错误的价值观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抵制电视真人秀传播错误的价值观

“作为市场主体的电视台必须做到在经济上自负盈亏,对于国内的电视台来说,与收视率挂钩的广告收入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方式,因此,电视台都在追求收视率。过去,电视剧是收视率的保障,卫视就‘一窝蜂’买剧,现在,真人秀节目成了拉动收视率的主力,它自然就成了各家卫视追捧的对象。但是,国内电视台本身具有的公共媒体属性显然更重要,一旦这种属性被忽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带来的主流价值观缺失,影响是恶劣和深远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靠引进应靠什么

实际上,只要真人秀节目在内容和方式上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同样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正向积极的作用。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当前收视率高的真人秀节目绝大部分都依靠引进?国内电视节目的创新能力到底体现在哪里?

几年前,一位业内人士就曾向记者讲述他在海外电视节目上的见闻:“中国人好像走到哪里都是买买买,不仅是买包买表买黄金,综艺节目也是打批发,甚至还出现了在海外市场上中国公司之间因为竞争哄抬节目价格的现象。”

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认为,相对于欧美等电视产业较发达的国家,中国的电视节目制作行业起步较晚。在发展程度上,欧美国家的节目制作已经实现了较高的工业化,每个工序都实现了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化,而国内电视节目制作两三年前才从小作坊式的模式起步,这是国内电视节目创新和制作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落后模仿先进、从引进到创新,是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电视制作行业也不例外。“过去几年,韩国的电视工业也是从较低水平开始起步,向欧美电视工业学习。在引进欧美节目的过程中,韩国电视行业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电视人,从而使韩国电视工业一跃而起。因此,主管部门也应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中国电视行业更多的耐心。”

但是,在引进节目的过程中学习并不等于简单的模仿和抄袭。比如,韩国老牌综艺节目《无限挑战》在卖给中央电视台后,类似“挑战”的节目就大量涌现;某档明星旅行类节目火了以后,就引来了各种明星旅行;《爸爸去哪儿》火了以后,观众又开始看到各种“爸爸”……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电视节目市场不够规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引进的节目未经本土化改造。

“在其他国家播出效果好的节目,并不意味着到了国内也会获得相应的效果。节目的本土化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这其中,适应国内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观众的观赏习惯是最重要的。”刘熙晨说,不进行本土化的结果必然是节目被市场淘汰掉,前两年曾红极一时的 “跳水”类节目就是一个例子。

也正因如此,《通知》指出,电视台对引进节目模式要适度控制数量,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地区或国家,要对引进节目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对于以合作方式变相引进的现象要坚决治理。相互抄袭体现的是创新意识上的懒惰,如果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下去,中国电视行业的水平将难以提高。说到底,引进节目只是中国电视工业发展的第一个环节,真正的发展还要靠中国电视人的自主创新。

不看明星该看什么

近两年来的真人秀节目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明星正在成为绝对的主角。哪个节目请的明星越多、越大牌,就意味着哪个节目的收视率越高、市场效益越好,这种“靠明星博收视”的思维几乎成了卫视之间竞争的潜在逻辑。

节目类比情况是否严重?

一、立意偏差,产生错误的导向

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娱乐节目不可否认的起到了传播思想和观点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媒介传播的“信息环境”成为判断标准被人们用来认知客观环境。作为当今“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节目的立意和主旨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从而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比如现在风行的平民造星类娱乐节目所展示就是具有一定特长的一种普通人短时期内获得成功的事例――邻家女孩摇身变成大明星的飞跃。这类节目的立意就出现了偏差,它向人们展示出了一个一夜成名的模板,将平民大众与成功明星之前通过造星的比赛联系起来,使人们(特别是那些尚处于学生时代的年轻人)对成功的看法产生了一些误解,他们因此认为造星的活动就是一个通往富裕、名誉、成功的直达电梯。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这样一来,人们的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而导致“泡沫意识”的产生。除这类节目外,还有一些带有巨额现金奖励的游戏类互动节目也存在同意的问题。

二、格调不高、平庸媚俗

我国的娱乐节目在剥离了“政治”和“教化”等功能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却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节目的文化内涵的弱化。现在有很多的娱乐节目,一味的为了提高收视率,用一些粗俗不堪的低级趣味来反映所谓的“真我”,给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造成的很大的不良影响。如台湾的《综艺最爱宪》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恶搞”为噱头的一个综艺节目,节目主要以主持人恶整毫不知情的来宾为主线,制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所谓的笑点。而这些明星来宾也成为了“喜剧暴力”的牺牲者。这样的节目除了能得到那些不过大脑的观众的短时间的爆笑以外什么也得不到,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还有许多游戏类节目,制作的水准不高,表现手法拙劣,一味的搞笑,制造闹剧,缺少最最根本的文化品味十分庸俗。

像这类缺少文化气息的电视节目如果充斥了我们的电视行业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化必将走向粗糙、粗俗。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娱乐节目的规范问题。

三、节目抄袭现象严重,缺少创新

搜索全国的较有名气的娱乐节目,“目前该节目是法国人在中国进行技术指导,是用法国布料做的中国旗袍。收视率极高的《快乐大本营》的制片人兼导演也表示节目与香港10年前的《综艺60分钟》同出一辙。《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则与台湾同类节目换汤不换药,而娱乐界有人士传出,《非常男女》与日本一娱乐节目极为相象。其它的像《欢乐总动员》、《假日总动员》等都是《快乐大本营》的北京版、浙江版而已。”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的来说就是不知名的抄袭知名的,大陆的抄袭港台的,港台的抄袭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

艺术创作就是要有创新,学习别的节目是可以的,可是如果原搬照抄的化,就只能说明我们的很多节目编导的创造力都是很值得怀疑的。大家可能都看到某一个节目的收视率高,轰然群起炮制的结果就是不仅使被模仿的节目丧失它原有的生命力,“克隆”出来的节目自然也不会收到效益。

四、节目数量过多,浪费资源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各电视台电视综艺节目总量达十万个小时,平均每天生产二百五十个小时。从节日庆典、各行各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主题晚会、栏目晚会应有尽有。这样庞大的数目不仅不能说明我国的电视事业的发达,反而会给观众造成困惑,无从选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娱乐节目的数量过多,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有许多的晚会类、游戏类的节目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它们的供大于求,大多数的节目不尽不能得到收益,反而会因此浪费掉大量的资金。这样的资源浪费真的是相当不必要的,我们一边抱怨节目的制作费用低一边又如此的浪费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应该提高每个节目的质量,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数量。

五、违背艺术创作规律

综艺娱乐节目能够让多种艺术门类同时兼容并存于一体,这点为娱乐节目的创新创造大众多的条件。可是,创新是不可以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的,现在有一些娱乐节目任意篡改我国的一些传统艺术,将他们进行改造,毁坏了它们原有的艺术样式。像这样的节目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样的节目的出现。

以上几点是我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所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电视

娱乐节目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已经走向了平民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的电视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以人为本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让大众参与,展现个人风采,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使娱乐节目最终达到产生社会效益的目的。面对这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同时还要注重对电视人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科学的态度,这样才能为生产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娱乐节目提供人才支持。

如何看待当前电视娱乐节目,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分析

每个节目都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既然是娱乐节目就是要娱乐大众,可以缓解学习、工作方面的压力。但是有一些节目避免不了的一些不健康或者低俗的方面,要两方面都看吧,不可以一概而论

娱乐就是抓住收视率就可以了,并不要求真实和社会责任,你就当他们都是演员,给你一个爆笑的机会而已!

娱乐节目的娱乐性有什么特点?

娱乐资讯节目的娱乐性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传媒的社会。正是由于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广泛影响,使得资讯高度互通,人们渴望通过大量的信息资讯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以至于整个世界。另一个方面,紧张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迫使人们不断寻求减压的途径。于是,作为大众传媒手段之一的电视,顺理成章地承担了传递信息和消费娱乐的功能。在这个前提下,一种新的电视节目类型———娱乐资讯类节目应运而生。

“娱乐”,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娱怀取乐;欢乐。在作动词时,“娱乐”意为使人欢乐:在作名词时,意为欢乐有趣的活动。“资讯”是一个新词,可以解释为资料和信息的意思。那么,笔者认为“娱乐资讯节目”可以解释为传达欢乐有趣活动的资料和信息,以达到娱怀取乐目的的节目。

在国内,娱乐资讯类节目起步较晚。随着港台以及欧美流行文化的进一步渗透,人们开始关注“娱乐圈”。于是,明星的逸事绯闻也成了大众关注的一个新焦点。这样,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报道新闻信息的资讯节目随之诞生。

一、电视娱乐化的必然趋势

电视这个新兴媒体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和娱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波斯特曼认为:“电视交谈助长了无条理性和琐碎性:严肃电视、这一术语自相矛盾:电视用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之声说个不停……换句话说,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蜕变为娱乐的大舞台。”娱乐正在成为当前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属性。

1.电视的家庭特色影响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从电视诞生至今,电视机已经进入了千千万万普通家庭,成为家庭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电视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传播媒体而存在,而是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人们都投入大量的时间看电视。它的传播对象以家庭成员为主,其传播内容也带有明显的家庭特色,大量涉及家庭、住宅及家庭生活。家庭成员对电视节目会有轻松、愉悦的需求,这在客观上使电视必然会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

2.电视声画结合的媒介特点决定了娱乐化的可能性

电视是一种视听兼备、声画并行的传播媒介。它把整个信息以画面配合声音同步传输,传递给受众的是一幅完整的、直白的信息图。这种直露的传播特性使电视天生便具有浅显、形象的特点,从而使电视相较于印刷媒体更易于趋向娱乐化。

3.电视的生存环境要求电视向娱乐化发展

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出现了“后现代”一词,到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后现代的阶段。后现代主义社会是一个众声喧哗、缺乏权威、刻意反对权威之所在。在这个社会中,娱乐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人们常基于快乐的标准上去消费一切。娱乐因子已经渗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寸,人们的审美总是以快乐为出发点,对一样事物往往不是注重于它的本质和实用,而是为了消费附加于其上的“快感”。后现代社会中,文化已经被“打包”成商品,放在货架上待价而沽,受众在消费这个商品时,已不再注重商品本身的质量和实用性,而更注重一种符号式的消费,而且这种闲暇消费形式的重要性还在不断增长。在后现代社会中,电视的娱乐化倾向表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近几年娱乐化,还是电视台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一大法宝,湖南卫视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二、娱乐资讯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娱乐元素在各类型的电视节目中举足轻重。就国内而言,从国内早期出现的娱乐资讯节目《娱乐现场》(原名《中国娱乐报道》,1999年始播)开始,短短几年时间,此类型的节目已经风起云涌、遍地开花了。紧跟《娱乐现场》,各大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甚至许多地方台都相继推出此类节目。

在北京地区,每天可以收看到的娱乐资讯节目有十二档之多,播出时间主要集中在18:00至19:30之间。这个时段是夜晚收视率的第一个高峰期。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也相类似。不难发现,娱乐资讯节目已经成为国内娱乐类节目中比较有影响力和价值的节目类型之一。

娱乐资讯节目遍地开花,支撑在制播影响层面之后的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且稳定的收视群体。支撑这个稳定收视群体的因素就是娱乐资讯节目中的娱乐性特征对受众的吸引。

1.“铁杆”收视群体

对于娱乐资讯节目而言,十五岁至二十五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观众是此类型节目的“铁杆”收视迷,也构成了其受众主体。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追求时尚、喜欢新颖、寻求刺激。同时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发展定型期,对外界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模仿能力,因此,他们身边的人或是他们可以了解到的公众人物自然成为了他们关注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关注明星,关注娱乐圈,有的人因此成为“追星族”。所以,青少年观众就成了此类型节目的“铁杆”收视群体。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他们收看娱乐资讯节目的目的就是收看有关娱乐的资讯和有关明星的资讯。他们收看的出发点就是节目内容本身,通过收看来满足他们对某种美好但虚无的生活的幻想。另外,青少年观众喜欢活泼新颖多变的节目类型,娱乐资讯节目往往以轻快的节奏、生动的内容、幽默的解说词再配上年轻活力的主持人,十分切合青少年观众的口味和品位,因此吸引了他们的视点,使其成为收视主体。

2.以消遣为目的的收视群体

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繁重的社会压力,迫使如今的人们不断寻求各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来减压,同时,随着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看电视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直接的消遣方式。所以,通过收看电视节目来达到娱乐减压的方式已经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并成为一种最简捷的大众娱乐方式。

这部分收视群体的年龄层次跨度很大,可以说包含了所有年龄层次的观众。他们的收看心理大致可以归纳成两种情况:其一,电视本身具有的家庭性和零散性特点,使得人们对电视所传达的信息的接受显得闲散和不自觉。他们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接受着电视传达的零散的信息,在这种心态下,对节目的内容要求也就降低到能放松一下身心就可以了。娱乐资讯节目本身的特点恰好符合了人们的这种收视心态。其二,娱乐资讯节目如同一道娱乐文化快餐,在每期三十分钟或是更短的时间里,以大量丰沛的资讯和活泼别致的形式给观众带来轻松又迅速的感官和心理享受,不失为人们每天紧张生活之余休闲放松的最佳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娱乐资讯节目立足和受到普遍认可的前提就在于其娱乐性特征。重视和强化娱乐资讯节目的娱乐性特征,才能符合受众的收视心理和收视要求,保持发扬本类型节目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在日趋市场化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继续有所开拓和发展。

三、娱乐资讯节目的节目本体分析

娱乐资讯节目在形式、内容和插报方式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的新闻资讯节目,在一般资讯节目具有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基础上,更加强调游戏性和娱乐性。

1.资讯选材和解说词

娱乐资讯节目资讯内容就是以娱乐圈为其报道主体。在选材上,需要充分发掘事件所蕴含着的娱乐性。光线传媒制作的《娱乐现场》有一句口号———“一样的娱乐圈,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在他们的节目中也正是充分体现了这种变换视角、发掘看点的特点。娱乐资讯节目需要发挥主观性去整理提炼资讯内容,并且从中找出新颖独特的观点。

资讯报道,解说词是一个关键,因为解说词能引领观众及新闻点、娱乐点。报道一个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解说词往往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对于娱乐资讯节目来说,需要利用不同的娱乐视角去发掘其中的娱乐看点,主动引导观众体会其中新颖独特的娱乐感受。相反,只是一味单纯机械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往往内容呆板沉闷,观众也体味不到报道内容的娱乐性,所谓的“娱乐资讯”就要大打折扣了。

2.拍摄制作的形式

外景拍摄手法是构成娱乐资讯的主要来源。和一般新闻信息一样,信息采集的清晰完整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要求以娱乐的视角捕捉细节。所以,在外拍手法上,中规中矩的镜头往往不被看好。相反,如果大量采用中近景和特写的手法,用拉近距离的方式直接带领观众寻找细微处的看点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运用主观性的镜头可以使事件更具现场感,推拉摇移的组合使用,或是一些打破常规的镜头运用,直接用娱乐的镜头去讲述娱乐的事件,更有利于营造娱乐的氛围。

后期剪辑制作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首先,整个节目的氛围应该定位为轻松愉快,所以,节奏讲求轻快和跳跃。画面互换以切的方式为主,并且运用一些活泼的形式,

如几个小画面同时出现,或是画中画等形式,增加可看性。除了用快节奏的方式剪辑成形,还可使用特技效果,例如重点镜头反复重放,给画面增添文字和图案等,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娱乐效果。另外如上海东方卫视的《娱乐星天地》采用直播方式。在导播的调控下,主播的现场表现和前期资讯直接合成播出。可以更紧凑、更生动、更具现场感和娱乐性,这也是此类节目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3.演播室的形式

目前的娱乐资讯节目采用的是演播室加主播播报的形式。演播室无外乎实景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两种。笔者比较欣赏虚拟演播室这种新的形式。它运用数字模拟手段,可以根据需要模拟出各种演播室样式,有比较强的可塑性和时尚感,易于更换新场景,同时大大节省人力、财力,是目前一种比较普遍的演播室模式。

4.主播的风格

主播可以说是资讯类节目的灵魂,各种零散的信息通过主播的播报串联起来,主播的播报风格影响整个节目的风格。有别于一般新闻资讯节目的严谨、程式化的播报,娱乐资讯节目的主播应该而且必须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色。

比如《娱乐任我行》打出“新闻秀”的口号,两位主播安琥和沈凌,一个微笑亲切,一个滑稽搞怪,围绕主播风格而形成节目风格,给主播以充分的个人发挥空间。并且致力创造主播品牌,主播明星化,以明星效应吸引收视群体。这与国外推行的主播制度相一致,符合当今流行趋势,比较可取。还有一种趋势,就是把综艺的元素加入进来,改变以往娱乐资讯节目信息量大而娱乐度偏低的状况,以综艺的形式播报娱乐新闻。这时的娱乐主播也随之化身为一个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这种形式,从主播角度极大地增加了娱乐性和游戏性,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发掘出了娱乐资讯节目本身蕴含的娱乐潜力。

5.与观众游戏互动

观众从单纯的受众发展到参与者,这是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互动是多方面的,在目前的各类节目中,互动的形式主要是观众通过声讯热线、短信息以及网络等途径参与节目。互动即为一种游戏,游戏带来娱乐性,所以娱乐资讯节目应当通过与观众进行互动来提升节目的娱乐性。在互动方面,目前的各档娱乐资讯节目几乎都开通了声讯热线、短信平台以及自己的网站,观众可以直接给节目或主持人留言,回答有奖提问,赢取丰厚奖品。在节目里设置有奖竞猜形式的游戏,其实就是资讯节目向综艺节目发展的一个表现。于是,收看娱乐资讯节目,不仅从资讯的内容上可以娱怀取乐,而且通过互动可以体会一种游戏的娱乐。

四、对娱乐资讯节目的建议

目前国内的娱乐资讯节目,作为新兴的节目类型,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要使娱乐资讯节目发展成为娱乐节目中的佼佼者,不仅要增强其娱乐性,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l.“娱人”而不是“愚人”,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电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的游戏功能、娱乐功能固然很重要,然而它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仍占据主体地位。“娱乐不应该成为电视文化的唯一功能;除了经济效益,电视组织还需要注意媒介伦理以及相应的社会效益。”

目前娱乐资讯节目中存在某些不良的倾向———为了挖新闻不择手段,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去迎合某些低级趣味人的品位,资讯内容低级无聊,主持人搞怪耍宝,愚己又愚人。这种主动降低节目格调的行为是极不可取的。特别是此类型节目的收视主体大多为青少年,不良的倾向尤其容易在他们身上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后果是严重的。因此电视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观众的品位,创作出以娱乐性为基础,同时具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游戏功能,娱乐功能统一的高品质的节目。

2.需要一个完善的资讯网络

调查结果表明,收看娱乐资讯节目的观众认为节目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内容的信息量是最重要的。这就给制作单位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资讯网络。

目前大多数的娱乐资讯节目,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资讯来源的不足。这样直接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如果有了一个完善的资讯网络,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资源发挥无限潜能,节约人力物力,同时发挥资讯节目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3.求新求变,形式多样

电视这个新兴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娱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娱乐正成为当前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属性。娱乐性是多方面的,应该拓宽视野,从多个方面求新求变。此类节目的受众主体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一族,要适应他们的口味,就要求节目时尚、新颖、多变。要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应该从节目的形式上求新求变,使节目本身就具有可看性。再加入综艺节目的元素,把主持人的个人表演、游戏活动、观众互动等等形式结合起宋,形式生动活泼,经常增添新内容、新变化,把观众单一集中在资讯内容上的视觉焦点扩大到节目形式的各个方面。各种视觉亮点相互呼应,必然大大增添节目的娱乐性、可看性,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达到“娱怀取乐”的目的。(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

怎么看待很多综艺节目都逃不过越做越烂的困境?

许多综艺节目创新能力不足,只能在原有的模式上进行一点点的变动,无法吸引观众的眼光。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家都可以看到其他国家的综艺节目,经过对比,就会显示出自己的综艺节目有多糟糕。

  • 评论列表:
  •  俗野冧九
     发布于 2022-06-09 01:59:43  回复该评论
  • 近距离的方式直接带领观众寻找细微处的看点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运用主观性的镜头可以使事件更具现场感,推拉摇移的组合使用,或是一些打破常规的镜头运用,直接用娱乐的镜头去讲述
  •  馥妴念稚
     发布于 2022-06-09 05:19:19  回复该评论
  • 应有尽有。这样庞大的数目不仅不能说明我国的电视事业的发达,反而会给观众造成困惑,无从选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娱乐节目的数量过多,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有许多的晚会类、游戏类的节目的这个问题比较严
  •  听弧西奺
     发布于 2022-06-09 03:20:27  回复该评论
  • 误的价值观“作为市场主体的电视台必须做到在经济上自负盈亏,对于国内的电视台来说,与收视率挂钩的广告收入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方式,因此,电视台都在追求收视率。过去,电视剧是
  •  痴妓帅冕
     发布于 2022-06-09 12:37:24  回复该评论
  • 似“挑战”的节目就大量涌现;某档明星旅行类节目火了以后,就引来了各种明星旅行;《爸爸去哪儿》火了以后,观众又开始看到各种“爸爸”……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电视节目市场不够规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引进的节目未经本土化改造。“在其他国家播
  •  鹿岛葵袖
     发布于 2022-06-09 12:02:27  回复该评论
  • 台对引进节目模式要适度控制数量,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地区或国家,要对引进节目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对于以合作方式变相引进的现象要坚决治理。相互抄袭体现的是创新意识上的懒惰,如果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下去,中国电视行业的水平将难以提高。说到底,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