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山大学博导被举报性骚扰吗?
- 2、如何看待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8级学生赵铭晨伪造截图及其他材料...
- 3、如何看待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8级学生赵铭晨伪造截图等材料造谣...
- 4、中山大学回应教授骚扰事件了吗?
中山大学博导被举报性骚扰吗?
从2018年7月8日晚开始,一篇曝光中山大学教授张鹏性骚扰女生的文章——《她曾经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在朋友圈刷屏。文章中提到的张鹏,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跨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2016年青年长江学者。
从头衔来看,张鹏教授在学界可谓“功勋卓著”。但就是这样一位学界“重量级”人物,被多名学生曝出,在2011至2017年间持续不断地在骚扰女学生和女教师。在此期间,他还涉嫌性侵一位大一女生(有监控等佐证),被学校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学生们对此颇为不满,于是有5名女生联名,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给中大纪委发去了举报信。
近年来,校园性骚扰事件已是频密曝光。张鹏被曝对多名女学生、女教师性骚扰,是否也是掉进了同一个坑里,就目前看,仍待查证。若他涉嫌性侵大一女生后被党纪处理属实,那他面临的舆情无疑对他相当“不利”。
实质上,当这么多学生集体指控,公众很难不顺着经验化判断去推演剧情。鉴于此,涉事校方显然也该回应舆论关切,就张鹏涉嫌性骚扰问题属实与否,给出确切说法。
遗憾的是,在此事仍在校内发酵、还没进入公共舆论场时,涉事校方对此处理似乎并不积极。与学生们的“义愤填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方的“冷处理”。
据了解,这些女生的举报在学院里传开后,支持当事人的学生们自主成立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反性骚扰小组”(下称小组),草拟了《人类学系学子关于本系的舆论事件及加快建立本院反性骚扰机制的建议信》,并发送至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的邮箱。有学生甚至在“为学校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之十大提案”活动中提交了”关于中山大学师风师德规范细则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上交后,有些校领导多次找了提交提案的学子们谈话,表示提案做得很好,但“这个话题太敏感不宜公开讨论”,甚至拒绝了让学生公开对提案进行答辩,在提案优秀奖的奖状上,也不能出现提案具体名称。有记者联系相关部门,也得到了“不能接受采访”的回复。
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多么难处理的事件。根据举报线索一一公正调查,再将调查结果向学生乃至社会公开,并适时建立师德规范——这本是一个正常的处理逻辑。在这方面,北航等学校已经立了个标杆。
事实上,越早正视和回应,就越能用校方积极处理迎来的正面评价,化解性骚扰带来的负面舆情。
如果并不存在张鹏性骚扰女学生的事情,那涉事校方出面解释清楚,还老师一个清白就好。至于当初为何只给了张鹏党内警告处分,是为了给学生家长一个交代,还是张鹏的行为的确有违师德但程度还未严重到开除其教籍的程度,也可以给学生们解释清楚。
师德不是小事,毕竟每一年每一级都有初入校园、单纯软弱的女学生。如果任由一个看上去“德高望重”“值得信任”却有性骚扰前科的教授长期存在于学生之中,对很多女学生来说无异于深水炸弹,谁也不知道他哪天爆发,会对谁造成一生不可逆的伤害。
随着舆论的发酵,涉事校方应该一改目前“一面夸学生提案做得好,一面对学生、媒体的质疑不回应、不讨论”的态度,出于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态度,尽早就这事给出更明晰的交代。
毕竟,越是一头扎进沙子里当鸵鸟,屁股就越容易被攻击。
如何看待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8级学生赵铭晨伪造截图及其他材料...
赵铭晨仪表堂堂,社交能力也很强,他大量污蔑造谣女生的动是“我得不到的,就把她毁掉”的龌蹉心理。赵铭晨的造谣污蔑行为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名誉,影响恶劣,已经涉嫌犯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了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赵铭晨捏造不存在的同学“淫乱”事实,在舍友、同学、朋友和网上传播散布。受害者都是赵铭晨的同学,15个女生涉及2个校区,横跨5个院系、3个年级,很多人与赵某晨并无过多交集,与他无冤无仇,名誉受到了严重损害。赵铭晨从今年2月份起就持续造谣污蔑多人,情节严重,涉嫌诽谤罪,要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是亲告罪,需要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控告,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但是,赵铭晨的诽谤行为严重扰乱了中山大学的教育教学秩序,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名誉,也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属于情节严重,公安机关也可以依职权主动立案侦查。
伪造同学不雅聊天和裸照,中山大学一学生会主席被行拘和开除学籍:
中山大学学生赵铭晨,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伪造了大量同校女生约炮聊天记录和虚假裸照,称“集体卖淫”,并将这些内容在线上线下大肆传阅和分享,构筑了一个横跨多院系卖yin、约pao的“淫乱世界”。赵铭晨污蔑另一位男生私生活混乱,严重影响对方精神生活和社交状态。
赵铭晨还是该校国际关系学院学生会主席。在此事件中还有3名主要传谣者,其中一人为赵某晨女友。在他们不堪入目的文字内容里,多个同学被指名道姓称为“母狗”, 多个院系成了“鸡院”和“淫窝”。
如何看待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8级学生赵铭晨伪造截图等材料造谣...
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赵铭晨造谣被拘。说实话太让人震惊了,基于龌的欲望被拒竟然伪造她人隐晦影像广泛传播,且这种手法非常阴险,如果不是大数据思维,还挖不出这“烂根”。
现实中,一些人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习惯性巧妙地煽风点火、挖坑陷害,要置人于社死,真是“杀人不见血”,这样的变格,其根源是极度膨胀的利己主义者,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同时,为了规避法律责任,还会运用非常隐蔽的手段,如著名的朱令案,到现在都找不到凶手,后面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毒师徐垚手法更是骇人听闻。
这些是明显的,还有更多隐蔽的侵害手段游走在灰色地带,则手法更是千变万化了。因此,一度,潜伏剧宫斗局成为职场搏斗的生动教材。
这里还想点两个需要社会高度重视和鞭挞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会官聊化问题,学生会官聊化其实是高校官聊化的延伸,少数学生会组织严重违反八向规定,有些成员其实就是学校官僚的裙带,不学无术,坑蒙拐骗,俨然成为隐性黑霸,赵铭晨这种人能上位,除了耍小聪明,还就是有人撑腰,这种虚妄导致其野心勃勃,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可想而知,有这样的人带头,将会给整个团队带来负面的思路。
二、学生缘交问题,赵铭晨的构陷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由于高校学生大多都已成年(这个就不会触碰幼红线),因此,谈恋爱是普遍现象,但是,除非男方家庭条件或者个人素质特别突出,实际上,大学女生恋爱的对象还真有不少校外人士,不乏成功人士。只要符合条件,高校也是可以结婚的,但问题在于,一些隐媒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弱点,达到“缘交”目的,不仅女生,还有不少男生。面对这些乱像,似乎应该有一些相应公约和更多方面的关怀予以引导。但是,即使是部分女生真有一些不当行为,也不是你赵铭晨可以肆意传播他人隐私,甚至任意编造的问题。
复旦事件原因复杂,说明情商确实应对潜规则最为有效,但情商过度则是本末倒置了。
中山大学一学生会主席被行拘和开除学籍:
赵铭晨,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学生,同时也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中,他伪造了大量聊天记录、裸照,PS多位大学同学的照片和头像,造谣他们参与卖淫、约炮,构筑了一个横跨多院系众多学生参加的淫乱世界。受害者报警后,当地警方对赵铭晨给予拘留三天的处罚决定,中山大学对他进行了开除学籍的处理。
中山大学回应教授骚扰事件了吗?
2018年7月8日,一篇《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一文热传。
该网文中,五名女性举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从2011年至2017年持续骚扰女学生及女教师。根据网文,五名女性已于两个月前向学校纪委实名举报。引起广泛热议。
中山大学就此事做出如下回应:
中大已经关注到网络反映人类学系教师张鹏有违师德师风的信息。今年4月份,中大已经开始调查核实工作,之后基于调查核实情况,给予了张鹏党纪政纪处分并在单位内部进行了通报。网文存在与学校调查核实不相符的情况。
另外,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公号7月9日发布了关于学校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的通知。通知如下: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单位),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
为规范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保证学术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公正性,使学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经2018年第10 次校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现决定设立中山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作为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学校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风气建设的规划、指导、咨询和认定工作。
张鹏,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跨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2016年青年长江学者。
从头衔来看,张鹏教授在学界可谓“功勋卓著”。但就是这样一位学界“重量级”人物,被多名学生曝出,在2011至2017年间持续不断地在骚扰女学生和女教师。在此期间,他还涉嫌性侵一位大一女生(有监控等佐证),被学校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学生们对此颇为不满,于是有5名女生联名,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给中大纪委发去了举报信。
近年来,校园骚扰事件已是频密曝光。张鹏被曝对多名女学生、女教师骚扰,是否也是掉进了同一个坑里,就目前看,仍待查证。